在零售的日常裡,資料一直在流動:會員註冊、下單、退貨、預約、美容/醫療問卷、活動用券…這些如果沒有被整理成乾淨一致的事件,行銷名單會對不上,報表口徑也很容易吵不完。
所以我決定用 30 天,把最地氣、最常用的資料地基補起來——做一個迷你版 CDP(Mini-CDP):人人看得懂、團隊用得起,之後要上 AWS/GCP/Azure 都能對位。
這 30 天我要做什麼?
-
把事件標準化:購買、退貨、預約、問卷完成、點擊等,訂出統一欄位與命名(含時間戳、來源、版本、同意狀態)。
-
把身份連起來:用 2–3 個身份鍵(如 member_id、phone_hash、email)把「人」與「事件」穩定串在一起。
-
把成效看得見:GMV、復購、券使用率、7/30 日留存,做成一張日更看板。
我會怎麼做?
-
工具很簡單:雲端表單(收事件或用模擬器)+試算表/簡易資料庫(存事件)+看板工具(展示指標)。
-
先標準,再工具:先把欄位與口徑講清楚,再決定用哪個雲服務;不用先卡在技術選型。
-
匿名與合規:示例資料一律去識別,保留必要欄位、保存期限與審計欄位。
交付標準(完賽時一定會有)
-
事件 × 欄位最小集合 v1(拿去就能跟 RD 對齊)。
-
分群與名單匯出規格(檔名、欄位、頻率、權限與保存)。
-
指標字典+日更看板樣板(口徑定義、驗證步驟、常見踩雷)。
預計四週節奏
-
W1 標準化:事件清單、欄位最小集合、身份鍵方案、隱私與保存。
-
W2 入雲:用表單/模擬器送事件→日更入檔→品質稽核(缺值、重複)。
-
W3 分群與名單:RFM/週期/券狀態分群,定義「名單匯出規格」。
-
W4 看板與治理:指標字典、日更看板、權限與審計、期末回顧與 Roadmap。
今日小結:先把方向定清楚,別被工具嚇到。能用最少的雲元件跑起來,就是好的開始。
下一篇預告(Day 2)
列出「零售事件清單」與欄位最小集合 v1,附命名規則與可直接複製的表頭。